查看原文
其他

救活一座厂,温暖一座城: 致敬“时代楷模”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

今古传奇传媒 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2020-08-23


“榜样的力量”系列第7期:

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


3年来,河钢塞钢管理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塞尔维亚期间视察塞钢时的殷切嘱托,忠诚担当、创新奉献,使百年钢厂重获新生,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中塞产能合作谱写了新篇章。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应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尼科利奇邀请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促进两国友好交流。在这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一个百年钢铁老厂——斯梅代雷沃钢厂进行了参观考察。


2016年6月19日上午,在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总理武契奇陪同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贝尔格莱德参观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是塞尔维亚知名的百年老厂,曾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后因长期亏损而陷入濒临倒闭的境地。2016年4月,中国河钢集团以“代表民族工业,担当国家角色”为使命,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收购了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并组建了河钢塞钢斯梅代雷沃钢厂。


被收购前,斯梅代雷沃钢厂经历了破产、出售、政府1美元回购、国外企业代管等种种坎坷。塞尔维亚政府为挽救钢厂,组织了多轮国际招标但均未成功。时任塞尔维亚总理、现任总统武契奇说:“我们为此熬了无数昼夜,全体内阁成员付出许多辛劳。过去3年,一个个希望变成失望,最后,中国的合作伙伴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希望。”


2016年4月18日,河钢集团正式签约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河钢集团供图


正式收购之后,河钢集团派出了9人管理团队,他们仅用半年时间就扭转了钢厂连续七年亏损的局面,2018年上半年销售收入更是超过2015年全年水平,不负习近平总书记“要言必信、行必果,将其打造成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的嘱托。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记者 王海泉 摄


救活一座厂,温暖一座城。


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的9名成员面对跨文化企业整合难题,因地制宜、善作善成,创造性提出用人本地化、利益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海外经营策略,营造了中塞员工通力合作、共同奋斗的良好局面,促进了“中塞一家亲”。


他们扎根异国他乡,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展现了国企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中国人民的良好形象。


时代楷模发布厅颁奖现场


2019年4月25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河钢塞钢管理团队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救活百年老厂



在河钢集团收购之前,这里的人们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都会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看一下这家钢厂的烟囱是否在冒烟,钢厂的生产是否在正常进行。不过在河钢集团中方团队到来之后,人们不再有这种顾虑。


马尔科·佩吉奇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员工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员工马尔科·佩吉奇说:“随着河钢的到来,各级工作环境、工作量、员工的财务和物质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各个层面都有了改善。”


达尼察·佩罗维奇,河钢塞尔维亚公司行政助理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行政助理达尼察·佩罗维奇更是在采访中表示:“(随着中方团队的到来)所有的困境和不安都消失了,不仅是我的家人,还有所有雇员的家人。”


正在工作的塞钢员工。记者 王海泉 摄


到如今,河钢塞钢的管理团队仍记得刚接手斯梅代雷沃钢厂时的景象:钢厂装备陈旧,大量设备停产失修,实际生产能力只有四五十万吨,不足设计能力的1/3;企业管理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员工情绪低落,已经有200多名技术骨干离开了企业;5000多名员工徘徊在半失业的边缘,不少员工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可以说,管理团队在这异国他乡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钢厂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


为了重振士气,管理团队接手的第二个月,公司就为厂里的每个员工发放了奖金。2018年,公司又给每名员工100欧元奖金。这些都是钢厂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河钢塞钢热轧车间。记者 王海泉 摄


第二个困难是,河钢管理团队初来乍到,虽然前期进行了很多调研和准备,但真正接手钢厂时,还是存在人生地不熟、对当地的政策法规缺乏足够了解、对当地民俗文化了解不深等诸多问题。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就是和钢厂原有管理团队、工程师、工人如何进行磨合、对接的难题。


为此,管理团队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认真落实河钢集团“用人本地化、利益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海外经营策略,与塞方员工携手并肩、密切配合,既开启了中塞两国产能合作的新篇章,也为增进中塞传统友谊作出了新贡献。


中方塞方一起工作。(资料图片)


半年时间不到,在2016年12月,钢厂就实现盈利,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河钢塞钢就给塞尔维亚政府上缴了约4000万美元的税款。


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常驻塞尔维亚的中方9人管理团队功不可没。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对这个团队赞叹不已,将这个在塞尔维亚“开疆辟土”的河钢团队称为“战斗小组”。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记者王海泉摄


“大家分工协作,忘我投入,竭尽全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钢厂逐渐起死回生。”提起这支“战斗小组”,李满长啧啧称赞,“这个团队非常有作战能力,而且非常快地就与当地职工打成一片,跟他们交心。这非常重要,以诚相待使他们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让员工们做到以厂为家,从工作团队到每个工人都拧成一股绳。”


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中塞员工正在热轧主控室工作。范世宇 摄


3年过去了,如今,一个全新的钢厂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8年,河钢塞钢产钢176.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6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一举成为塞尔维亚最大的出口企业,对塞尔维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8%。他们不仅成功保住了钢厂5000多名员工的饭碗,而且为斯梅代雷沃整个城市的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该市10万多人口,平均每5人就有1人的工作直接或间接与河钢塞钢有关,全市失业率由18%降到6%,年财政收入达到原来的两倍多。


河钢塞钢热轧车间。记者 王海泉 摄


不仅如此,由于钢厂的起死回生,整个斯梅代雷沃市的教育、医疗卫生、乃至城市的面貌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个团队救活了一个百年老厂。3年来,这个团队扎根异国他乡,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努力奔跑在把河钢塞钢打造成为中国—中东欧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工程的路上,他们心里装着“做世界河钢”的梦想,更装着“国家形象”、“国家角色”的责任和使命,全力兑现对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郑重承诺,用实际行动和成效树立了负责任、守信誉的企业形象和国家形象。



集聚创新力量


如今,塞钢公司的上空,久久飘扬着三面旗帜——中国国旗、塞尔维亚国旗和河钢集团的旗帜。它们被合作发展的东风吹得猎猎作响。


河钢塞钢公司飘扬的旗帜。河钢集团 刘婧一 摄


河钢塞钢是我国钢铁行业在海外收购的首个全流程钢铁企业,没有运营的现成路径可循。团队认识到,要想经营管理好河钢塞钢,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勇于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2016年,习近平主席对钢厂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将来把钢厂打造成金字招牌。面对总书记的嘱托,塞钢全力以赴。


2016年6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贝尔格莱德参观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执行董事宋嗣海后来在采访中表示:“(习总书记的期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怎么把这企业能够救活了。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执行董事 宋嗣海


后来的日子,他们夜以继日。利用河钢集团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资源,从战略规划、组织管控、资源调配、资金投入、成本控制、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使河钢塞钢由一家区域性钢铁企业转变为全球化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在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升级浪潮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河钢塞钢的管理团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之付诸了行动。



管理团队刚到塞钢时就发现,这里的废渣不仅没有循环利用,反而需要花钱请人处理。怎么办?对此,管理团队引入“世界最清洁钢厂”河钢唐钢的精细化管理、绿色制造等经验做法,推动企业循环发展、成本控制。通过实施废渣配比再利用,他们用低成本做出了高标准的钢材,去年一年就节省了3150万美元成本。


精细管理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责任。财务总监唐娟深入研究国际汇率变化,财务结算选准最佳时机,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创效30多万美元,把一个“管理部门”变成了“创效部门”。


河钢塞钢财务总监唐娟


此后,河钢集团从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输出,不遗余力地支持塞钢发展。先后派出11批、近200人次的雄厚技术管理团队,深入产线进行专业诊断;组建银团为公司提供低成本项目融资;发挥河钢国际营销团队作用,为塞钢稳定原料供应、扩大产品出口提供了巨大平台。


3年来,河钢塞钢累计投入1.9亿美元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几乎覆盖了炼铁、炼钢、轧钢每个环节和每件设备。目前,钢厂多项生产指标突破历史纪录,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热轧产品的不合格率由原来的0.14%下降到0.03%。未来5年,钢厂还将进一步向工艺绿色化、装备智能化、产品高端化方向迈进。



架起友谊桥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河钢塞钢管理团队接手斯梅代雷沃钢厂,不仅仅意味着要让一个千疮百孔的老厂健康地运转起来,也意味着要面对企业跨国界、跨文化整合的难题。


为了实现共赢,河钢塞钢中方管理团队不仅在经营管理上下苦功夫,而且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充分尊重塞方文化习俗,积极融入当地生活。



为了尽快融入本土员工,管理团队的九名成员克服各种困难,主动学习塞语,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很快实现了语言上的无障碍交流,大大缩短了与塞方员工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



在塞方员工的建议下,河钢塞钢办起了塞文杂志,介绍技改项目,刊登职工故事,还有反映中国文化的文章,内容丰富,职工都爱读。每到节日期间,河钢塞钢还组织开展各种互动性活动与比赛,向员工子女发放礼物,营造了“中塞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在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河钢塞钢也自觉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近3年来,河钢塞钢投入100多万美元,用于当地道路修建、村庄供水、军烈属家庭儿童慰问、捐资助学等,在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和河北、河钢的良好形象


“当地基础设施改善了,人们消费能力提高了,开始计划子女教育、医疗以及家庭旅游,生活更加美好,城市更有活力。”河钢塞钢员工斯特维奇·博扬说。



与塞方员工携手并肩、密切配合,河钢塞钢管理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既开启了中塞两国产能合作的新篇章,也为增进中塞传统友谊作出了新贡献。



后记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追梦人的舞台。河钢塞钢管理团队的感人事迹,点亮奋斗者心中的梦想,指引追梦人奔跑的脚步。让我们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以实干托举梦想、用奋斗成就事业,不断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的崭新篇章。


-END-

本文资料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河钢集团官网、中国文明网等,图片来自网络,由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整理而成,仅供分享交流使用。


“榜样的力量”系列文章


1、六老汉封沙造林,三代人接力守绿:致敬“让荒漠变绿洲的奋斗者”


2、穷毕生心力,守洞庭安澜:致敬“时代楷模”余元君同志


3、雪线邮路三十载,“英雄信使”的坚守:致敬“时代楷模”其美多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